在自己动手DIY电脑的过程中,主板跳线连接常被萌新视为一项挑战,因为跳线的接口乍看都一样,但提供的功能却各不相同,而且还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完成接线的操作,如果机箱上的按键和接口不能使用,那多半就是跳线这里出了问题。
跳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计算机早期发展阶段,在BIOS尚未普及的年代,工程师通过物理跳线来设置CPU频率、电压等参数,随着技术进步,现代主板上的跳线则转变为了基础控制和接口扩展的功能。主流的跳线采用双色编码,彩色线代表正极,白色或黑色线代表负极。
绝大多数主板的跳线区域在底部,由于跳线本身就是一个细致的工作,在安装显卡之后机箱下部的空间会更加狭小,所以建议大家在装机的时候先连接好跳线,后安装显卡。
其实主板上跳线的位置已经很多年没有变化了,但是考虑到个别产品会存在差异,所以F_PANEL区域的跳线至今仍然没能统一成一个接口,也就是说DIY玩家仍然要把识别跳线作为一项必备技能了。
首先来看主板的机箱前置接口跳线,一般位于主板右下角,会有F_PANEL的字样,意为前面板。
电源开关(PWR_SW):控制主机通电的开关,不区分正负极
重启开关(RESET_SW):重启系统的按钮接口,不区分正负极
电源指示灯(PWR_LED):显示开机状态的指示灯,区分正负极
硬盘指示灯(HDD_LED):反映磁盘读写活动的指示灯,区分正负极
音频接口(HDAudio):机箱前置的3.5mm耳机和麦克风接口,使用9针接口
前置USB(F_USB):机箱前置的USB 2.0接口,使用9针接口,如果机箱自带读卡器,线材标注可能是Card Reader,同样连接F_USB接针
USB 3(F_USB3):机箱前置的USB 3.0/3.1接口,使用19针接口,一般为蓝色插头
Type-C(USB 3.2):高端机箱的Type-C接口,看起来好像上下对称,实际是区分正反的
蜂鸣器(SPEAKER):检测故障的小工具,需要玩家额外购买,一般用不到
高端主板可能配备额外的功能跳线,有的机箱也会提供风扇调速,控光等功能,这种情况下跳线就要根据说明书来连接了。如果机箱的某个功能出现问题,那就可以排查一下对应的跳线,是否连接正常,有没有接反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主流的主板上提供的RGB光效同步接口,用于为水冷,风扇,LED灯带等设备提供光效同步,大多数是白色的底座,分为12V(4针)和5V(3针)两种接口,都需要区分方向且不能混用,一旦插槽就可能烧毁灯珠或主板,不能大力出奇迹。
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,DIY的时候要胆大心细,在断电的情况下再进行跳线,遇到不认识的接口及时查攻略,避免损坏硬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