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2日消息,之前工信部公开表示,将整顿“隐藏式车门把手”,并且出台相应的强制性国标。
工信部提出强化车门把手在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,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,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、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,保证标志可见性,降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,并确保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。
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了网友的热议,不少人表示早就该这样做了。
对此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章弘认为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“主要是能够体现汽车科技感和美观性”,其次也具有优化汽车风阻和续航的功能。
不过相应隐藏式车门把手也存在一定问题,不少用户便抱怨相应门把手在低温时被冻住导致无法开门,而专家则是称相应门把手设计存在强度不足、控制逻辑存在潜在安全风险、识别操作难、失效、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。
比如在碰撞、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,使电动式外门把手、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,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。同时,相应设计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,各家产品间设计存在差异。
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按压、触控、感应等多种设计形式,但实际上可以归类为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。
其中,杠杆式主要是通过物理杠杆原理实现,开门的时候按压一端,另一端便会自动弹起;而电控弹出式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进行开关控制,车辆在通电解锁状态下通过内部的电机将门把手顶出,锁车状态下则会通过电机将其收回。
在一些专家看来,隐藏门把手就是“脑残设计”,厂商为了美观、追求低风阻,而把乘客的安全置之脑后。